日月潭有著美麗的別稱「水沙漣」,潭中央的拉魯島自古以來即是當地邵族人心靈寄托的祖靈圣地,當地邵族語音譯為「Lalu」,亦是涵碧樓英文命名的由來。1901年,日本人伊藤在涵碧半島上建造了一座豪宅,取名「涵碧樓」。1919年,涵碧樓以檜木改建為一座二層樓木造建筑,成為官方招待所,也是日本裕仁太子的下榻之處。
1998年,鄉(xiāng)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以獨到眼光,毅然買下涵碧樓原址,用國際化的經營理念不但保留涵碧樓原地原貌,開立紀念館,更興建國際超六星的日月潭涵碧樓。2014年青島涵碧樓、2018年南京涵碧樓的依序開業(yè),讓涵碧樓酒店傳奇在兩岸三地開花落葉,亦宣示了涵碧樓立志成為華人世界第一個文創(chuàng)度假酒店品牌的決心。
青島涵碧樓是一座飽含儒家隱居理想的濱海勝地。華屋美器、絲竹美饌,處處得見儒家古典文化的現代演繹。它坐落于青島鳳凰山麓的半島,伸入海洋,三面環(huán)海一面靠山,極致的親海性讓您徜徉于無邊的海天之中。
青島涵碧樓由國際建筑大師Kerry Hill擔綱設計。自日月潭涵碧樓開始,涵碧樓便創(chuàng)立了 “極簡”、“禪風”的建筑風格。Kerry Hill雖是澳洲人,卻深諳東方美學之道。細品青島涵碧樓,不難發(fā)現他用原木、花崗石、玻璃和金屬四種自然低調的材料,創(chuàng)造出宛如從自然景觀中“生”出來的建筑。這種建筑不僅不會因歲月的增加而顯得老舊,反而能在歲月的遞繕中益發(fā)顯現其價值。
青島涵碧樓以儒家文化為特色,以文人雅士的精致品味精雕細琢。步入大廳,古樂器奏出空幽的樂曲;散步于走廊隨處可見精美漆器、書法字畫供玩味品評;客房之中,您隨手拿起一本線裝論語便可與孔子對話;到茶亭一坐,賞心悅目的海景配上茶藝,輕松度過一個自在的下午。儒家文化清雅、深厚,對于整日忙碌疲憊的賓客來說,正可在這里一洗心靈上的浮躁與喧嘩。
不同于傳統(tǒng)豪華酒店貼金鑲銀的感官刺激,涵碧樓更多提供給人的是一種精神層面的享受。在這里,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是寬松的,人在空間中的低密度本身也是奢華的表現形式之一。寬松的空間賦予人們自我存在感。無論走在酒店的任何一個位置,人都是空間所存在的主體,所有的裝潢、服務、美景都為了人本身而存在,從而讓每個人能在自己的小宇宙中尋找生存的意義。在這里,感受較深是一種秩序感。設計師在潛移默化中溫柔地改變了我們的習慣,賦予一種生活的理想,讓我們保持理性。你可以在這里品茶、讀書、發(fā)呆,這樣的事情輕松愉悅、沒有壓迫和驅使的意味,卻讓我們抽身于繁雜日常,享受慢步調所帶來的從容愜意。
青島涵碧樓的設計永遠不會讓人感到厭煩,大尺度的設計和不同狀態(tài)下不同的視線關系,造成每一次坐在同一個區(qū)域都會有不同的視覺內容。曲折的空間功能轉換讓人很難迅速熟悉這個空間,從而消除了厭倦和乏味感。加上四季不同的景觀變幻,涵碧樓就像是潘多拉的魔盒,永遠預想不到它會帶來什么樣的驚喜。